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网络节日是“消费文化”,但仍是情感的交流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王杰  日期:2019-05-22  阅读:

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520”“双11”不仅仅是普通的日期,而是有着丰富审美文化内涵的“网络节日”。它们在众多网民的支持下发展得如火如荼。专家认为,这些网络节日文化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和淡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弘扬也起到一定的融合促进作用。

见证爱情的日子

商家也忙着捞金

关于“520”的由来,还要从一首歌说起。早在1998年,一首《数字恋爱》将数字“520”谐音为“我爱你”。后来在2005年,网络歌曲《网络情人》走红,将“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处于恋爱甜蜜期的张建表示,生活需要仪式感,“‘520’恰好提供了这种不可多得见证双方爱情的机会。”除了送礼过节,不少情侣更是选择“520”当天登记结婚。根据统计,每年“520”当天,济南市都有数百对乃至千对情侣领证结婚。

此外,记者咨询了玉泉森信、鱼翅皇宫等市区几家承办婚宴的大型酒店。相关负责人均表示,“520”当天自家酒店的婚宴宴席都已订满。

“5折起”“满520元,全场享六五折”“情侣购买,满减520元”……各大商场推出的多种以爱的名义进行促销打折的活动,让“520”这个以“我爱你”为主题的节日汹涌袭来。

网民自发创造的

民俗文化

不仅是“520”网络情人节,记者细数了一下单单一个五月就有517“吃货节”、518“理财节”、521“表白节”、527“爱妻节”等四五个节日。这些节日诞生于网络,大多是根据数字谐音而定义,并没有很深的含义,却颇受年轻人的追捧。

“网络节日不属于这三类中的任何一种,它是在网络时代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而兴起的节日。”济南市民俗专家刘学斌称,网络节日本身也有节日文化的共性,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在与文化的结合中,经济的控制权被无限放大,以致这些节日成了新兴的“消费文化”。

网络节日作为网络文化的一个方面,固有其缺点和不适,但其背后弘扬的却是真善美的传统理念。山东大学社会学专家张洪英认为:网络节日虽然不像传统节日那么严谨,但其实际上传达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效果是一样的。“‘520’这天,人们不再羞于表达爱情,不再含蓄隐晦地传达对亲人朋友的爱意,它营造的过节氛围,让各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勇敢表达爱与被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中国人的感情表达相对保守、封闭,但网络流行节日从形式上看缺乏一种仪式感、庄重感,但其出发点仍然是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刘学斌认为,网络节日也是一种理性文化,“网络节日本身就是网民有表达价值观、抒发感情、自我宣泄的需求,在传统节日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自发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

上一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概念建构到关联性议题审视
下一条:硬核、锦鲤、敲黑板……引导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