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来源: 作者:  日期:2016-06-13  阅读:

近日,新鲜的网络词汇涌现出来,网络语言在新型媒体不断发展的 环境下,不断对传统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各种声音不断,那么,究竟是网络语言冲击了传统文化,还是传统文化在排斥网络语言呢?在笔者看来,网络语言作为一个新的文化样式,其发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习惯于传统文化的人群来说,要主动去接受网络语言,以此来丰富我们中国文化。

但是又有很多人认为网络语言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中小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网民"推波助澜"下,从网上走到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语言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渗透到年轻人甚至孩子们的生活中。而且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形式,离开了它,他们会失去许多乐趣,生活也少了某些色彩。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控制,他们很可能成为不规范网络语言的受害者。网虫们使用网语聊天,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加娱乐性和标榜个性,这也是现代人面对压力在网络中的一种宣泄方式,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大都是已掌握正规语法的成年人,并在固定的范围中使用,只是为了适应网络聊天这样独特的氛围而产生的,并将在整个社会语言变化环境中处于潮头。

首先,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全部拿来。以网络对中学生语言的形成有负面影响为由,抗拒使用电脑网络,是因噎废食,行不通的。新型的语文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大量语言学习材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准确、完整地把握这些材料。使学生在准确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正确、规范地处理、运用语言文字,并养成尊重祖国文字的态度,加强对祖国文字的关切以及使之更加完善、规范的意识,提高使用语言的文明程度。

其次,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还是有生命力的。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它,但也要注意摆准它的位置。承认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有这样一个比喻,"网络语言就像休闲服,正规语言就像礼服,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既然是网络语言,就应在网络这一特定场合使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是使用正规语言较好。网络语言只是汉语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是汉语词汇的外围部分,仅限于网络环境。网络语言中一部分词汇在经过长时间考验被人们接受后是可以进入基本词汇的,是人们的创新使用,能丰富、活跃我们的文化生活,但是不能够违背现代典范汉语言的规范要求。

上一条:谨防猜疑性发帖误伤网络传播生态
下一条:网络文化让传统端午节更时尚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