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为何每遇存疑事件,摄像头就坏了?

来源: 作者:本站  日期:2016-05-27  阅读:

  摄像头“魔咒”,再次生效。

  “广州男子游泳时猝死,管理人员称4个摄像头全坏”,该新闻一出,也许读者就在猜想,是不是背后有什么隐情。

  这已经不是摄像头第一次“罢工”事件了,前不久发生的“雷洋”案中,因物业称小区摄像头已坏,因此无法查询其离开小区的具体时间,这一消息成为当时舆论场的“心头之刺”。以至于有网友这样说道:“很多事件中,关键时刻、关键区域的摄像头都会自动坏了。”而在网上随便输入“摄像头坏掉”等关键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事件不在少数。

  逐渐的,“监控失效”则成为“另有隐情”的代名词,也成为舆论由迷茫变为质疑,由质疑变为指责的,“导火索”。

  而在前不久郴州市一名曾有15年吸毒史,患有艾滋病的吸毒人员在郴州市特殊人群涉毒人员收治中心死亡,家属要求查看收治中心的监控录像,却被告知数据丢失且无法恢复。新浪极客就曾发文称“据了解,该收治中心监控设施于前年安装,当时‘四个所共花费上百万元。’这些花重金购置的监控录像设备总能在关键时刻‘善解人意’地坏掉。网友纷纷表示,本届摄像头不行,关键时刻总掉链子。”该工作的摄像头,“休假”了,然而试衣间、厕所、宾馆浴室等私密地方的摄像头却“狂欢起舞”了,难道当年发明摄像头的意义,这些年我们都理解错了?

  @冰封我的爱:关键时刻,监控的摄像头总是坏掉的。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没事,这监控的质量也太神奇了!

  @bxhaibin:有时候摄像头确实只是个摆设,唬人的,就像田间的稻草人,吓唬鸟的。

  被摄像头气坏的网友则说道:“能不能立个法,因为摄像头坏负全部责任!”而@网友bb3167则问道:“查车辆违章的摄像头什么时候坏?”更有网友认为:“应该立法统一购买拍摄交通违章的那种监控摄像头。”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分析了1000条网友评论显示,对于出事后想要通过监控录像查证信息,但被告知摄像头坏掉的消息,超半数网友表示已不足为奇,“出事前是好的,出事后是坏的。”认为摄像头不是偶然坏掉的,而是会必然坏掉的结果。两成多网友认为摄像头坏掉,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利所造成的,“平时没有监管监督,出了事也管不了”。对此网友@Cltonj发问:“出了问题,摄像头就是坏的,那这个设备是不是伪劣产品?要不要追责?”

  因摄像头监控无法查证而不了了之的事,也曾在笔者身上发生过。当年笔者家的爱犬在小区某主干道跑丢,沿路有多家店铺,但笔者家人挨家请求查看监控来寻小狗跑丢方向时,不是被商家婉言拒绝,就是被告知摄像头已经坏掉,仅有的一台还在工作中的摄像头,由于商家未定期清理内存,摄像头则变成了一面“镜子”,只显示但不留相。笔者不禁想问万一哪天这些商家想要调取自家监控查找东西时,又会如何?

  不过针对某些网友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的摄像头”的说法,实际上并非如此。2015年新华社就曾报道过,泰国曼谷市中心发生爆炸袭击,由于摄像头坏掉,导致凶手迟迟找不到的事件。网友@歼灭日狗则说道:“这是国际惯例”。

  客观地说,摄像头也会因为操作不当、使用成本太高等等原因无法使用,但公众无从分辨。而现今“监控坏了”在舆论场上留下的刻板印象是什么,恐怕不说也知。

  面对坏掉的摄像头,网友@大太阳认为:“恐怕许多坏掉的摄像头背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心理所造成的吧。”倘若真如这位网友所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手中的监督权变成某些人心里的负担与恐惧时,恐怕社会该反思的已不再是一个小小摄像头的质量问题。

  坏掉的摄像头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对公众监督权力的轻视。挂起的摄像头,是公众的眼睛,眼睛被蒙蔽了,面前是黑是白就只能听由旁边人之辞了。

  无论如何,没法、或不公开监控录像,确实是息事宁人的“好办法”,可公众显然不这样看。现在凡事一提到“摄像头坏了”,有哪一次网络舆论不联想到,是不是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猫腻?您把公众眼睛蒙上了,公众也就把您的事给想歪了。最后,还是最坏的结果。那些“沉睡”或“被沉睡”的摄像头,也许该醒醒了。

上一条:给“网言网语”配一把文明标尺
下一条:杨绛百岁感言网络疯传,出版社:内容到字体都是假的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