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北京大学“网教办”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侧记

来源: 作者:wlwh  日期:2016-05-12  阅读:

  3月11日,一封名为“做P大人自己的体育APP”的召集令在北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里广为流传。3月21日,由12位来自不同院系学生组成的“体育APP项目组”正式成立。

  与此同时,一场名为“北京大学创意跑征集大赛”的活动出现在未名BBS校园热点版面。同学们用任意一款手机运动APP记录下自己独具创意的跑步路线,截屏后发给主办方即有机会获得奖品。

“5+2”半程马拉松活动

  在这两场活动的幕后,北京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网教办”)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只是网教办工作之一斑。

  理念需先行

  网教办成立一年多来,在“全环境育人”的理念指导下,对如何培育网络时代新青年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在实践中起到了引领中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

  2015年9月,北大正式入选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单位”。2015年11月,教育部官网首页“战线联播”栏目以《北京大学自育育人推动网络思政教育》为题,对北大“网络育人”工作的理念创新和成果进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成绩的取得受益于网教办的工作理念创新。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高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北大也日益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2013年初,校党委书记朱善璐在接见未名BBS管理团队时,作出了“通过建设‘虚拟北大’,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使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事业臻于新境界,引领世界进步潮流”的指示。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置身一个开放互联、全球共通的互联网环境,青年成长的环境不再囿于传统的现实环境,网络虚拟环境的作用更加凸显,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从全环境角度开展,我们只有尊重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规律,调整传统的教育主客体关系,激发青年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在当代大学生中完成信息的有效传递、观念的有效传播、价值的有效传承,并最终实现行为的有效塑造。”在北大网教办(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看来,网络信息时代推动教育场域的重新建构和教育关系的重新调整,促使教育的本质发生重大改变,教育的理念、方法、途径和手段必须随之变革,传统立足线下的“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思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

  基于教育的发展和自身的探索,青年研究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环境育人”的理念,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由“现实场域”向“网络场域”全面延伸,综合运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境内/境外相统一的原则和自育育人、互动育人、系统育人、环境育人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包括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等领域的广泛认同。

  2014年底,北大党政一把手牵头、全校十多个部门和院系通力协作,成立了“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青年研究中心,由蒋广学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落实相关工作。

  在“全环境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网教办整合青年研究中心原有的资源,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拓荒者的意识,开展了系统、立体、全面的创新探索。据悉,网教办主编的《全环境育人理念的探索实践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将于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网络空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舆论场,更进一步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前沿阵地。”网教办副主任张勇深有体会的说。

  行动是关键

  当鲁迅先生遭遇“双十一”,他将如何敬告青年?

  这一命题是网教办指导的学生社团“青年网络发展协会”在2014年11月10日通过“北大新青年”微信公共账号向北大学生提出的。同时,该社团还在网络上发布《融入?节制?创造:以青春之力量建设青春之网络》的倡议书,提出以“融入?节制?创造”为核心的青年网络文明观,倡导青年大学生在主动融入网络的同时,学会节制地使用网络,并积极地利用网络进行创新创造。

  在网教办的指导下,青年网络发展协会近年来已经逐步形成了“e言堂讲座”“脱机自习”“新青年?享阅读”等一系列品牌活动。

  “以前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手机的严重依赖,参加“脱机自习”之后一开始很不适应,但之后发现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光华管理学院15级本科生赖贝琪说。

  指导“青年网络发展协会”只是网教办众多工作的一隅。成立一年多以来,网教办着力推动未名BBS向微博、微信等领域延伸,积极开发新型公共传播平台“北大地带”移动客户端、运营“北大新青年”微信公共号,通过新媒体的集群效应,打造北大历史传统继承和精神文化创新的新阵地。

  “北大新青年”的微信推送注重通过对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挖掘,在青年学生之中传播正能量。比如,“从前慢”栏目通过邀请老教授讲述他们在前网络时代的读书体验,触发大家对网络时代浅阅读的反思。“对青年学生的正面引导,要融入无形之中,刻意说教反而效果不好。”2015年选留青年研究中心工作的王志杰表示。

  除了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之外,网教办还借助传统的课堂形式,与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合开全校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在课堂上我们对网络言论的边界和新闻伦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这些非常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提升了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中国语言文学系13级本科生谢宇程阳在2015年秋季选修了这门课程。

  润物无声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这赋予了校园网络文化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但网络文化的主体始终是青年自身。

  “点赞”新青年

  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主动为网络时代涌现出来的新青年“点赞”,网教办走出了一条“自育育人”的特色发展之路。

纪念《新青年》创刊主题签名活动

  2014年3月,北大法学院本科生熊典写出了iOS版手机客户端PKU Helper,实现了对学校各个部门的网站和资讯的有机整合,连网关、查成绩、选课、登邮箱都能方便地通过一个APP实现,在北大学生中被广泛使用。2015年3月,他的高中同学、北大信息科学学院学生陈章又写出了PKU Helper的安卓版。

  2015年,在网教办的邀请下,PKU Helper入驻“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由工作室的项目团队负责PKU Helper的日常运营和维护。“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项目,定位于北大学生自主实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青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新型青年自组织机构。2015年初工作室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我们几个创始人都马上面临毕业,PKU Helper如果没有人继续维护的话,很可能就会死掉。”在熊典看来,入驻工作室为PKU Helper长期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目前,PKU Helper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校园服务平台,拥有固定用户超2万人,在北大本科生中基本实现全覆盖。

  除了通过“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吸纳民间学生组织共同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外,网教办还联合全校多家单位共同举办“北京大学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在《新青年》杂志诞生百年之际,通过线上、线下征集,活动以“点赞”的形式,选出一批具有网络时代北大青年典型特征的优秀个人或团体,首次将校园网络达人从幕后引向台前,20个团队和个人获得了“网络新青年”“评审团大奖”“提名奖”等荣誉。

  “这个活动对推广选手们运营的项目很有帮助,我们的公众平台在展板出来的那天涨了好多粉。”政府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生最终胡孝楠在评选中获得了“网络新青年”的称号。除了通过网络创立“北京大学起床协会”、制作“学霸”游戏《是文科生就杀了那个狗皇帝》之外,她还是微信公众平台“胡呜昂”的运营者。

  目前,“体育APP项目组”正在自主开发北大人自己的课外锻炼打卡应用,对此,我们充满期待。与此同时,网教办也正在网络育人领域这片新兴的“沃土”艰辛开拓。对此,我们更加充满期待。

上一条:“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关注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图)
下一条:陕西百万学子争做“中国好网民” 优秀网络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