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委员力倡净语良言 守护青少年网络文化安全

来源: 作者:  日期:2016-03-09  阅读:

    未来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杨佩颖) 网络剧、网络动漫、网络电影……这些因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网络娱乐产品成为民众新的消费需求,然而伴随的争议从未间断。在今年两会上,“网络剧内容和审查”成为文艺界委员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韩红认为,网络、网络剧可以让很多年轻人获得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山里孩子,不应简单地将管理电视剧的标准移植到网络剧中,不应按照电视剧的偏好来建立和制定网络剧审查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说,网络剧的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特别是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应把网络剧和电影、电视剧同等对待。对网络剧审查可以用“谁办网谁负责”的方式,要把网络剧审查前置,不要等影响大了再进行处理。

    类似网络剧的网络文化由于良莠不齐,充斥着粗俗、低劣的网络语言,影响社会风气,更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在今年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健康网络文化”首次写入政府工作,引起很多代表委员的共鸣。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接受记者采访。

    “网络虽然是一个宽松的空间,自媒体也非常活跃,但是不等于一切都可以无法无天,不是没有依据的可以随意自由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骂什么就骂什么。”全国政协委员冯双白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委员联名倡导净语良言 做有责任感的网民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网民都应具备一种责任感,要了解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应该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全社会,特别为青少年能够在网络上接受更健康的信息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很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丽英与21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名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净语良言,戒除网络粗俗用语》的提案,孙丽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粗俗词汇甚至已成为网络流行语,侵入了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网络生活,危害他们的健康成长。网络空间不能无序发展,网络语言不能野蛮生长。

    近日,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联合开展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正式启动,倡议青年自觉净化网络语言,得到了很多代表委员的支持和点赞。

    活动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六点倡议:第一,写好字,承中华之脉;第二,读好书,养堂正之气;第三,做好人,扬上善之德;第四,传好文,净网络之境;第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第六,行好事,谱青春之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青年的文明的素养在语言上是能够体现出来的,杜绝网络空间的污言秽语,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王德宽说。

    维护网络文化安全 网络也得守规矩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来看,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受网络和同伴的影响,对网络信息信任的程度远远高于教师和家长。

    在3月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教育界联组讨论会现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当前校园里2亿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教育部面临的压力最大的问题。

    黄德宽认为,安全问题除了校园暴力、意外伤害等方面,还包括网络文化安全,网络语言的不文明关系着网络文化安全,网络语言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又要体现它的纯洁性,真正把汉语言的美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把不健康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后,青少年接触后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对他们个人的安全侵害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安全。

    为此,黄德宽建议,学校应拓展学校安全教育的范围,引导青少年对网络信息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家长也要重视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冯双白认为,有必要建立网络法治体系,用法治观念依法治理不良的网络文化信息。他建议,网民也要从自身做起,要按规矩进行网络活动。

    少年之声:为青少年成长服务更需精准

    净化网络空间、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对青少年成长的负责。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冯双白认为“健康的网络文化离不开网民的共同努力,需要网民自己素养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网民,他们是网络空间的未来。”为了反映孩子们的心声,让孩子们成长的更好。在今年两会期间,共青团中央未来网推出“少年之声·两会问吧”活动,在未来网微信、微博、论坛中向全社会征集关于儿童成长、教育、健康、就医等问题,并将征集到的问题传递给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及相关部门。

    “通过青少年容易接受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的快捷,有意识的向他们传播健康的网络知识,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黄德宽认为,如果青少年能在网络行为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将有助于整个国家文明的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让少年儿童关心社会问题是一种锻炼,是一种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社会的窗口,少年之声为孩子们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通过这个窗口能更好的引导服务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认为,在活动中应该认真研究一下青少年的诉求,实施过程中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各项工作,他们的需求可能自己还不会表达,所以需要借鉴、研究和了解优秀的经验,为他们做更符合他们成长特点的事情。

    很多代表委员也特别关注青少年成长,纷纷向青少年寄语。全国政协委员、82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呼吁,让孩子练毛笔字、学习繁体字、多听多唱京剧等,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实验小学校长高阿莉呼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共同承担责任。

上一条: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不妨尝试“互联网+”
下一条:“扫黄打非”办公室将大力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