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光明日报〉〉网络版简况
1999年6月,国内有273家报纸上网,占1998年全国报纸总数2053种的13.2%。而早在1997年底,〈〈光明日报〉〉社就成立了网络版编制部,1998年元旦又正式开通了《光明日报》电子版,作为我国国内上网较早、影响较广、关注较多的一张网络报纸,介绍、分析和研究它,将它与其他网络报纸相比较,将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光明日报》网络版囊括了〈〈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下的《光明日报》、《生活时报》、《中华读书报》、《文摘报》和《书摘》、《博览群书》、《考试》杂志,在电子报上,同样体现〈〈光明日报〉〉作为报业集团先导的风范。目前,它的平均日访问量达50多万次,最高时达到150多万次。
《光明日报》网络版的页面设计以素色为主,与印刷版的风格保持一致。〈〈光明日报〉〉网站的主页以淡黄主色间隔蓝条,主页最上方“〈〈光明日报〉〉”四个大字是印刷版报头大字的翻版,也是它的标志。在此之后主页从纵向分为五个部分,最中间是新闻部分,两侧是《光明日报》的资料和广告嵌接,最左边是其服务项目,最右边是〈〈光明日报〉〉专辑,这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后面我们将做详细介绍。
《光明日报》的新闻由上至下依次分为早间新闻、图片新闻、特别报道和晚间新闻四个部分。主页上只能看到新闻标题,没有简介与提示。图片新闻中的图片是整个画面中唯一的一张图片。《光明日报》的资料链接包括光明人才网,光明图书网和网上报刊大全,广告也在中间,同时〈〈光明日报〉〉为突出其特点将许杏虎和朱颖烈士的战地日记也放在其中。《光明日报》的服务项目不仅包括了一般网上报纸所具有的天气预报、E--Mail联络,旧报查询,招聘启示等,还设立了“21世纪中文网站如何建”,“政府上网”等政治色彩浓厚的栏目,体现其党报大报的本色。
主页左上方的滚动条不停拉动,引人注目,主要是播出新闻快讯或国家政策,因此从整体来说,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主页内容虽然非常丰富,体现了报业集团的采访实力,但由于没有很好的进行分类,也没有关于分类的导航,站在读者的角度,不容易很快的抓住重点和自己想要看的内容。同时作为网络报纸优与传统媒介的一个最大优点在于图片传输的高清晰高质量,而〈〈光明日报〉〉完全没有体现出电子报纸的这一优点,图片的缺少使得整个主页显得单调,沉闷。
《光明日报》的其他网页风格基本一致,除去蓝色导航条,一律是白底黑字,文字不多,行距很大,周围留白较多,显得舒松。《光明日报》认为这正体现了其知识分子的读者定位,但多数读者认为整个版面平淡单调,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声像、动画优势,缺乏视觉的冲击力。另外它的更新速度相对于网络来说,也是很慢的,一般在每天早上9点才更新新一天的报纸。就算更新之后,像晚间新闻的内容还是停留在前一天晚上6点,而且图片新闻也是前一天的。
《光明日报》网络版上的新闻导航内容其多数来自光明集团下属各报刊,以11月16日为例,其早间新闻有七条,其中有4条来自《光明日报》,另外3条来自《生活时报》。特别报道共20条,来自《光明日报》的6条,《生活时报》5条,《文摘报》4条,《中华读书报》2条,《电脑网络世界》1条,《博览群书》1条,《书摘》1条,只有放在最下面的晚间新闻中的7条来自新华社通稿。可以说这是对〈〈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整体形象的强调,同时也是对下属各子报的介绍和宣传。但是就内容而言完全照搬报纸文章内容是否合适,这一点值得商榷。新闻的内容甚至整个网络版,内容更多侧重于科教文卫方面、同样以16日为例,新闻内容共27条,与科教文卫有关的就有17条,10个专辑中就有8个是与科技文化有关的。
〈〈光明日报〉〉设立的专辑有50年国庆、澳门回归,流星雨,看北极,全球2000年等。以台湾大地震为例,它收集了从地震发生时至11月2日的所有报道,一共107条,与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不同,它不做任何的加工和链接,〈〈光明日报〉〉只是将其收集在一起,学者认为这片面理解了网络的高容量,只是把光明网络作为了一个资料仓库,没有对资料进行深度或广度的扩展和整理。同遭此议的还有它的资料链接。〈〈光明日报〉〉号称其报刊大全是全国最大最全的书摘书评站点,其光明人才网也刊登了全国各地的科教文卫机构招聘信息189条,但可以看出,其中的内容也是同样没有经过归类整理的。
整个〈〈光明日报〉〉站点只出现了三个广告,这三个广告也很简单,没有声像和动画,是标牌似的平面广告,如“评价电脑”,这三个广告的价位分别是300元,200元,200元,相对也是比较便宜的。
〈〈光明日报〉〉的网络版装有大五码,稿件采用大窗口显示。各子报主页上有两种导航条,一种是承袭印刷版特点,以版次的方式进入具体内容,另一种是将内容分成要闻、国际、时政等栏目,形成导航条,点击即可进入。11月17日的《中华读书报》就分成了要闻、家国、书里书外、中外书屋、每周了望、社科广角六个栏目。
〈〈光明日报〉〉网络版编制组目前有6名人员,而对比来看,人民日报网络版现有70多人,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是20多人。同时网站中有两台Digital公司的PRIORIS MX6200服务器,一台用于发布,一台用于制作。这可以说是上网所需要的最起码的条件。随着上网人数的日益增多,访问〈〈光明日报〉〉网站的速度越来越慢,而且,至今,〈〈光明日报〉〉网络版仍无法实施全文检索、网上论坛、动态更新、报纸大样浏览、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来体现它网络报刊的优势所在。
第二部分 对《光明日报》网络版的具体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对《光明日报》网络版进行具体分析。必须提出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光明日报》的主页实际上是《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主页,为了便于论述,我们将其简称为《光明日报》的主页。而实际上的《光明日报》本身,我们则称为《光明日报》的页面。
为了较为清楚的说明问题,我们挑选《USA TODAY》作为进行比较的样本。选择《USA TODAY》的理由如下: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电子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同时也是互联网的首创者,其传统报纸电子化的进程起步最早,发展也最快。因此,了解和研究美国报纸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清自身所处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光明日报》印刷版是国内最大的传统老报之一,有其鲜明的个性和固定的读者群体。同时《光明日报》上网时间较早,在国内已经上网的报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USA TODAY》则是美国唯一的一份全国性报纸,发行量全美第一。同时它也是大陆读者上网阅读次数最多的美国报纸。因此,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可比性。
我们的论述将主要以《光明日报》的11月6日、11月16日、11月17日和《USA TODAY》的11月3日、11月8日为样本。
一、版面设置
如上所述,《光明日报》网络版的主页在坚直方向分成五个部分,中间最大的是新闻部分,两侧的蓝条则是广告和资料链接,最右面的是专题报道和系列报道,最左面的是服务项目。整个版的颜色以淡黄为主,红色和蓝色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视觉上淡雅大方,整齐有序,但呆板单调,活泼不够。报头“光明日报”四个大字的字体与印刷版一致。“报业集团”底下列有《光明日报》、《生活时报》、《中华读书报》、《文摘报》、《书摘》、《电脑网络世界》等报纸的导航条,可以通过链接进入各报。其中,《光明日报》和《生产时报》的页面分为两个部分:新闻提要和按照版面进行索引的导航条。而《电脑网络世界》则连新闻提要也没有,整个版面只有“*年*月*日第*期”的导航条。这些页面包括之后链接的具体文章都没有图片,色彩则和《光明日报》的主页保持一致。
《USA TODAY》的主页在坚直方向上按照1:3的比例分成两个部分:固定专栏和新闻提要。在报头右方列有NEWS、SPORTS、MONEY、LIFE、WEATHER、五个版面的导航条。广告部分MARKETPLACE的整个版面的下部。《USA TODAY》的报头是一个有美洲地图的地球,这是《USA TOKAY》印刷版和网络版的共同标志。在网络版上,这样的标志随处可见,仅11月3日的《USA TODAY》的主页上就有7个这样的标志。《USA TODAY》的印刷版被美国人戏称为“油漆厂爆炸”,其网络版同样具有色彩丰富这一特点。画面因此显得较为活泼,视觉冲击力强。同时它的颜色的动用与印刷版保持一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版面导航的颜色上。NEWS为蓝色,SPORTS为红色,MONEY为绿色,LIFE为色,WEATHER为黄色,这与其印刷版的各版版花是相同的。
同为网络报纸,《光明日报》和《USA TODAY》相比较,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为:
1.《光明日报和《USA TODAY》的报头在形式上都与印刷版保持一致。
2.《光明日报》和《USA TODAY》都将要闻置于醒目位置。
3.《光明日报》和《USA TODAY》的分页都结构清晰,方便读者阅读。
不同点为:
1.《USA TODAY》的报头标志图文兼有,在网页中多次出现,个性鲜明:《光明日报》以字体为标志,不很明显,同时不能很好的体现其特色。
2.《USA TODAY》使用多种颜色,版面鲜亮活泼,与印刷版风格一致;《光明日报》色彩偏素,略显呆板,在色彩上没有与印刷版形成一致的风格。
3.《UDA TODAY》的主页右面的新闻提要中,TODAY'S BEST BETS条目底下,再次列出几个版面的导航条,并将新闻要目分类列于其下。《光明日报》的新闻部分则分间新闻、晚间新闻、特别报道和图片报道。前者风格一致,检索方便;后者突出时间因素和报道形式,各有所长。
4.我们在11月6日23点30下载的《光明日报》主页上,早间新闻是6日上午9点30更新的是,晚间新闻是6点凌晨2点30更新的,图片新闻则是6日中午12点更新的。而《USA TODAY》的各栏目则一直促进持每小时1次的更新速度。
《USA TODAY》的广告MARKETPLACE在页面的下半部分,需拖动滚动条才能看到。《光明日报》则把广告放在醒目的位置,读者一登陆就能看到。
二、栏目设置
1.一般栏目
《光明日报》网络版主页的一般被设为其报业集团底下的各家子报:光明日报、生活时报、中华读书报、文摘报、书摘、电脑网络世界、博览群书等。其中每一份子报的页面不再设栏目,而是按照日期或版面号将内容分类。这样的优势是整个网站内容结构清晰,然而因为在导航条上只列出版面号,而没有版面的具体内容,因此不方便读者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USA TODAY》也将其一般栏目设置为印刷版的几个版面:NEWS、SPORTS、MONEY、LIFE、WEATHER和广告MARKETPLACE。因为列出具体内容,所以读者查阅起来比较方便。
被称为办的最好的中文网络报纸——新加坡《联合早报》,栏目设置较有特色:新加坡新闻、亚洲新闻、中港台新闻、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社论、天下事、言论、副刊和漫画天地,分类十分清楚。因为在内容上将新、中港、台新闻分开,并在导航条中明文标出,所以很有新加坡华文网上报纸的特色。
2.专题
电子报纸的专题一般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新闻。在这一点上,作为党报的《光明日报》所设的专题把握形势较准确,同时又很有其党报特色。11月24日《光明日报》主页所设的专题先后依将为国庆专题报道、澳门回归特辑、2000年全球特辑、世贸专题报道、法轮功专题、形形色色的邪教、台湾大地震、石经回归、99《财富》论坛和中国女足。内容涉及面很广,从政治到经济,从地震到女足,近期的热点基本都包括在内。其中热点链接的站点很全,例如从专题“英仙座流星雨”可以链接到国内外各大天文网站。但是其中部分热点如中国女足、石经回归、99《财富》论坛、台湾大地震等都已经发生有若干个月了,是否仍适合保留在主页醒目位置的热点专题里,这一点值得推敲。同时,《光明日报》专题内的文章更新速度不快。24日的这些专题中只有法轮功一项是当日更新的。最令人遗憾的是,世贸被排在了第四项,且最近更新日期为11月19日。
《联合早报》11月24日的专题依次为两岸关系、中美关系、WTO、千禧年、千年虫。其中WTO的最近更新时间为11月24日。
不过不管是〈〈光明日报〉〉,还是《联合早报》所谓专题报道或是连续报道,其实都是近期新闻的累积,没有经过再加工整理,同时每一篇文章页面十分简单,就是一个文本,和主页相比,反差较大。
比较之下,还是《USA TODAY》的专题内容更多样,形式更丰富。如11月3日的第一条专题EgyptAir Evidence Deepens Myetery除文章外,还配有航空公司的详细背景,失事地点的精确地图等。页面在色彩和排版等各各方面都和主页的风格保持一致11月8日的Microsoft Situation not Affecting Markets专题中列出了financial implication、full text of ruling、about the judge、audio video、timeline、Q&A that does this mean、index of coverage等栏目外,还设有微软公司98年至99年的KeyDates in the Trial,方便读者查阅,以及What do you think的Nation Talks。
3.资料库
互联网上的信息有一大特点:极大丰富。因此,现在的网上媒体大都有一个储藏量较大的资料库。国内网上媒体中资料库较为齐全的有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
1997年上网的新华社资料库分为中文和外文两大类。包括28个库100多个子库,数量达80多亿汉字,并以日均150万汉字速度增长。但新华社资料库是收费的。而《人民日报》虽然可以说是拥有国内最丰富的资料库,但因为其特殊的政府支持,因此也不具备可比性。
因为资金、技术等的原因,《光明日报》没有设立有搜索引擎的真正意义上的资料库。除按照日期、版面号来检索的“旧报查询”外,《光明日报》只设立一些超链接功能,《光明日报》网络版的工作人员称其为“资料站”:全国最详细、最全面的“中国网上报刊大全”、“光明图书网”、“光明人才网”等。虽然从“中国网上报刊大全”可以接到6家报业集团,11家中央新闻媒体,78家全国专业性媒体,7家首都新闻媒,63家地方新闻媒体,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资料库。一个成熟的电子报纸应当有一个储备量大、索引方式科学的资料库。就这一点来说,《光明日报》网络版离成熟的标准还很远。
4.交互性栏目
交互性是网络媒体的又一大特点。但很遗憾的是,《光明日报》网络版在这一点上做的也不太理想。一般情况下,网上媒体可以用设立“用户论坛”、“快速所馈”、“评论”、“闲谈”或“电子公告牌”等栏目来实现交互性。而《光明日报》网络版除了设有报社E-mail信箱外,基本没有开设这样的栏目。
国内的《人民日报》网络版设有“网上调查”、“读者论坛(BBS)”等栏目。《中国计算机报》则在网络版上开设“专家答疑”的栏目。国外的《联合早报》网络版公布了从总编辑到各版负责人的所有电子信箱号,全球读者都以最快速度反馈自己的意见。而《USA TODAY》在这一点上做的更加出色。它常常在网络版上设立各种读者论坛和网上调查。11月3日有关于Baseball 的Nation Talk,而11月8日则有关于Microsoft的“What do you think”调查。
事实上,最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还可以使用户直接参与新闻报道。CNN“电脑新闻记者”带着笔记本电脑去采访在现场将所见所闻输入互联网络,供用户阅读。然后将现场有关人员、当事人等采访对象叫到电脑前,将他们介绍给网络用户,请远在千里之外的网络用户向他们提问。网络用户就迈出新闻的“共同创造者”(Co-Creators)。
三、网络版和印刷版的比较
1.稿件内容
微软NBC的编辑布洛克·米克斯(Brock Meeks)曾经说:“网上的报纸如果只是其印刷版的重新包装,那么这纯粹是浪费时间。如果报纸上了网,它就必须拿出与印刷品不同的东西来。”然而,目前国内的网络报纸大都还是印刷版的翻版,把同一篇文章从纸上搬到网络上。这是因为网络版的工作人员大多为技术人员,只有一、二个负责资料采集,因此根本不有独立采编新闻。除了技术原因以外,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主任认为:“还有其他很多原因。例如中国现行新闻体制也会使得电子版的内容近期不太可能超过印刷版的内容范围。”
随便挑一些稿件,经过对比就能发现这一点。《光明日报》11月16日网络版上的《江泽民会见参加中美世贸组织谈判的美国政府代表团》《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关于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双边协议的新闻公报》《改革结果试目以待》和《火药爆炸引发世界文明变迁》等稿件与报纸完全一致;11月17日网络版上的《浙江国企:战略性调整出成效》、《建材行业调整结构实现增长》、《中国有了Hopen》、《姜昆在网上开发名人资源》等稿件也和报纸完全一样。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其他网络版报纸上也十分明显。
再来看看国际媒体的情况。《USA TODAY》网络版的内容有80%不是来自报纸。虽然很多热点新闻,印刷版和网络版都有涉及,但角度、手法完全不同,且都符合各自媒体属性的特点。以11月3日为例,当天的热点是埃航失事。报纸版的头条为通讯Victims of Fight 990。文章记录遇难者家属的口述,叙述遇难者的爱好、理想,表达家属们的不舍和悲痛。文章催人泪入,极富人情味。这样的文章可读性较强,时效性较弱,适合日报印刷版的特性。当天网络版的头条则为EgyptAir Evidence Deepens Mystery,文章配合失事地点的地图来说明问题,全文都是最新的专家意见,没有修辞,原文照录,客观公正,同时便于不断更新,符合网络版的特点,而在体育版中,当天报纸上有一篇关于NBA的文章NBA Eew seasons Schedule,网络版上的则是最新的SPURS队和LAKERS队的备战情况。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63%的网络版读者愿意再去购买该网络版报纸的印刷版。而日本《朝日新闻》电子版的一份调查也发现,46%的网络读者仍然购买或订阅报纸版的《朝日新闻》,不购买任何报纸的仅占18.9%。由此可见,网络版要和印刷版共同良性发展,不彼此抢夺读者,就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采编队伍,互相协调,使两种媒体的稿件各有特色。
2.《USA TODAY》印刷版版面的启示
随着网络版的发展,很多报纸的印刷版版面设计开始向网络化发展。其中《USA TODAY》印刷版“电子时代意识”就较为明显。头版的新闻结尾处均附有信息索引,读者要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依次查询。如11月8日的A Decade of wonders的结尾提示:Cover Story 9A,Microsoft Monopoly Ruling Just the Start结尾提示:Reaction,Detaila 12,13A。国内的报纸如《北京青年报》等也有类似的做法。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令人想到网络媒体的“链接”功能。
它有两大优势:
(1)新闻信息量大,信息选择范围广且使用便捷。
(2)它适应了电视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注意力偏短”的阅读习惯。
《USA TODAY》编辑们说:“我们的深度不是通过一篇文章来体现的。我们的深度就是成千上万的事实。”这一报纸版面的走向值得《光明日报》等大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