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22岁的李炳鑫怎么也没想到,平时都不怎么用微博的自己,这两天竟“莫名其妙”成了微博上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一条“南京南站小女孩儿被猥亵”的微博,让他陷入了无数的谩骂、攻击,甚至有人要将他“化学阉割”。 今天下午,身处舆论的李炳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两天,他害怕跟人解释、害怕“没完没了”、害怕父母会无故受此牵连。他甚至觉得,如果这件事不了了之,他将“这辈子都有洗不清猥亵女童的罪名”。(8月14日央广网)
这个事件当中真正的罪犯,做了触犯道德和法律的错事,的确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网友们纷纷“人肉”搜索,献策献力。或许是一些网民没有把细节说清楚,或者是无法把嫌疑人特征描述具体。因而与本事件无关的李炳鑫因为长相相似,成为了众矢之的。网友们委实是好意,但的确波及无辜,有口难辩。
网络语言暴力是指在互联网络上,以话语霸权的形式,采取诋毁、蔑视、谩骂、侮辱等手段,侵犯和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的行为现象,属精神伤害范畴。网络语言暴力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应运而生,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网络上的语言虽然无声,却字字如剑,稍不留意无辜者就会被万剑穿心。语言暴力也是无成本的,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的、永久的。
如何避免语言暴力?在互联网的掩护下,滥用人肉搜索、似是而非的随意进行人身攻击,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和人格,甚至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颗毒瘤。我们身处网络世界,应当保持客观、真实的立场,不信谣、不传谣。尤其是有地位、有话语权的人更应如此。因为你所说的话比其他人的杀伤力更强,所以更应该谨慎再谨慎才对。或许有的人错就错在他们并不懂得这一点,他们的轻率可以轻易的毁掉一个人、一个家庭!海涅在《法国的现状》中也曾写道:“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因此,杜绝网络语言暴力需要每一个谨慎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