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搞笑请假条”警惕网络语言蚕食传统文化

来源: 作者:本站  日期:2016-11-07  阅读:

去当老师的亲戚家串门,亲戚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打开手机,让大家看初中生的请假条:“版主,偶发烧,灰常蓝瘦,头ft,339,请病假两天。”虽大致明白是请假的意思,但对这网络语言、英文、数字混杂的“天书”,多有不解之处。集思广益,加上网查阅《网络语言大全》,终于译出正确意思:“班主任,我发烧,非常难受,头很晕,想睡觉,请病假两天。”(央广新闻网11月4日)

从“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到“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再到最近刚刚蹿红的“蓝瘦香菇”……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也是不断“创新发展”,突破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制,倒装句时有出现,可谓千奇百怪。比如,用字母表情达意,bt就是变态的缩写。还有超越传统的语法出现的网络新词,比如“酱子”,就是这样子啊、“表”就是不要;一些旧词被赋予新意,比如“可爱”就是可怜没人爱。网络语言以其简洁、鲜活、生动和搞笑、减压、调侃等特点,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学生们在生活当中,适当运用网络语言,相互交流、活跃气氛并无什么不可。但是,如果把网络语言作为主流语言,甚至向类似请假条这样“正式文本”渗透,就因当引起足够的警惕。有资料显示,青少年学生正是“网络大军”的重要力量,比如把网络文字写进作文,把网络语言当成日常用语,等等。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中华传统语言是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交流工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也是应该传承下去的。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而网络语言因其过于随意和简化,也缺少逻辑性,又被认知正在形成、极度张扬个性的青少年入了心入了脑,会导致其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认同度降低。因此,在尊重学生们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学校要担负起教育引导的责任,教育学生使用规范语言、传承传统文化。

上一条:“微时代”的“网络成语”
下一条:党报评“蓝瘦香菇”:滥用网络流行语是种病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