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网络词汇也有优胜劣汰

来源: 作者:本站  日期:2016-11-02  阅读:

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里,网络也逐步形成与现实社会相对的虚拟社会,有人聚集的地方自然就有圈子文化,网络社会自然也就有网络文化。从此前的“超囧” “神马” “浮云”,到近几年流行的“颜值” “网红” “大咖”等网络词汇,都在表达着网络文化与社会时尚。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词汇,有人叫好赞许,也有人反对抵制。之前,就有部分专家和网民,认为互联网词汇的生成简单而粗糙,应该予以抵制,曾在网上引起过不小的争议,但窃以为,网络词汇也有可取之处,不能仅以片面思维来批驳与否定。

  中国的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因为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能够吸纳各种文化流派的融入,比如我们今天熟知“幽默” “托福” “雪碧” “马拉松” “吉普” “高尔夫” “匹萨”等词汇都来自英文翻译或音译,而“缘分” “刹那” “智慧” “解脱” “觉悟”等耳熟能详的成语也都是来自佛教智慧。这些词汇的融入,不仅能让汉语表达生机勃勃,也通过与汉语的紧密融合,又焕发出蓬勃的活力。网络词汇具有同样功效,融入公众生活,不但丰富交流表达,也让汉语充满无限活力,无论从何角度来讲,网络词语也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积极吸纳的对象。

  但网络词语易遭诟病,这是因为,词语掂量起来,总觉得缺了那点历史沉淀和人文内涵,不像其他汉语汉字,一字一意,一词一境,又不像“望梅止渴” “指鹿为马” “柳暗花明” “觥筹交错”等传统成语都含有相应的历史背景抑或文化积累。但其实,任何新词语的产生,也都是一个时代背景和文化潮流的映射,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与其特征相符的新词,这些新词不但见证了历史演变,同时也表达了民族情感。所以,互联网时代,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新词诞生,而这些网络词语也见证了时代的特征与潮流,反映了民族的情感与思想,同样具有时代意义的标签价值。

  仔细推敲网络热词,并非所有词语都是简单粗糙,例如“点赞” “给力” “高富帅” “白富美”等网络词语,形象表达了某些抽象事物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也映衬出网民的聪颖与智慧。信息化社会,信息交流日益频繁,这就需要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联接情感,于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网络词汇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成为通俗易懂的交流新语。“88”就要比“拜拜” “再见”更节省力气,“你懂的”就要更容易表达难以启齿的内幕,而“高富帅” “白富美”在征婚交友之时,更能一词囊括个体特征。正因此,网络词汇也不应该一票否决,而要从实际作用来衡量它的价值。网络词汇也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的来源渠道,和其他舶来词一样,成为丰富文化的重要支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词汇都是常青树,比如几年前炙手可热的网络热词“XXX,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在火过一阵之后也是悄无声息。这说明,网络词汇虽然自由易生,但也有着固定的生存法则,能经得起推敲的就会留下,而经不起检验的就会自动湮灭。这其实也很符合词语的兴衰演变,历史上产生的词语何其之多,何其之鲜,但也是经历时间和人民的重重筛选和熔炼而留存下来,今天我们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与其说是吸收灿烂文明,倒不如说是汲取前人的智慧结晶与勤奋耕耘。网络词汇是汉语表达的时代产物,自然也逃不过时间和人民的层层熔炼,词语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因此,对于互联网衍生的网络热词,大可不必抱有萌生就灭的心态,也应该以平常心态看待词语兴衰,正如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理念一样,词语也有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竞争机制,一些网络词汇能够顽强生存下来,必然有它的魅力与精彩。

上一条:党报评“蓝瘦香菇”:滥用网络流行语是种病
下一条:中俄网络新媒体共商合作与发展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