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厉害了,我的网络流行语

来源: 作者:本站  日期:2016-10-24  阅读:

    使用和了解网络流行语,有时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逼”的。

  那边“洪荒之力”的余温还未散去,这边“厉害了,我的哥”又集体刷屏。你也许要问,“‘厉害了,我的哥’是什么?”正在一头雾水时,微信、微博中已经出现“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word哥”等变体,而使用它们的不仅有朋友,还有媒体“大V”。这时,你不得不焦急起来,仿佛错过了课堂上的一个知识点,只得赶紧补补课,好赶上这一波语言“更新包”。

  厉害了,我的网络流行语。

  快,似乎是网络流行语最直观的特点。一觉醒来,新的流行语伴随着新闻传播开来,几天前的热词已经开始降温,甚至都有些陌生了。如此快的更新和迭代速度下,网络流行语能够记录历史、记录时代吗?

  事实上,当网络流行语真正流行之时,往往早已脱离了最初的语境,意义与内涵也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增删,直至形成公认的稳定意义。而不少流行语的价值,正是在从线上到线下、从网民到全民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这或许正是一些网络流行语能够脍炙人口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而言,网络流行语就像是社会文化的“试纸”,能够精准地检测出语言背后的社会“酸碱度”。如今,以网络语言为代表的“网络亚文化”,已逐渐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成为一种显性文化,进入并影响社会公共生活。

  进入互联网时代20多年来,网络语言在中国的生长与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影响的群体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很多网络流行语已经在口耳相传中“扶正”,荣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尽管正从小众进入大众、从边缘走向主流,但网络语言及其背后的网络文化依旧在寻求“权威认证”。无论是“给力”,还是“蛮拼的”,都因这样的“认证”而具备了记录时代的正能量。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这首《从前慢》小诗,让人回想起互联网普及之前的“慢时代”。彼时,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似乎就可以用来讲述一段时光。流行的符号简单而又鲜明,社会的面貌也似乎是静态和单一的。

  而在“快时代”中,令人目不暇接的网络流行语虽然数不胜数,但语言形成的群像却同样鲜明,显示出思想的开放、观点的多元、社会的多彩。

  快也好,慢也好。流行语的背后,都是时代。

上一条:评论:网络舆论不能成为一把杀人利刃
下一条:蓝瘦香菇被抢注!网络流行语被抢注为公司名并不新鲜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