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搜狗讲座:网络语言泥沙俱下,但河床永远不会被冲垮

来源: 作者:  日期:2016-06-30  阅读:

6月26日下午,著名作词人方文山、鬼才作家马伯庸以及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在北京大学参与搜狗输入法字媒体与北京大学国际交流部主办的“网络十年,青年碰撞:中文和新语言文化的青春视角”对谈讲座。在北大学子、校外文化界人士共四百人的见证下,三人唇枪舌战、妙语连珠,让全场观众大呼过瘾。

方文山

在首先进行的主题演讲中,方文山第一个发言,和大家分享了汉字受外来语影响的过程,第一个对汉字有影响的应该是佛教文明(印度文明),因为印度文明东传到中国的时候,很多对应的文字我们没有。所以可能像罗汉、菩萨、佛陀、浮屠、皈依、净土、这些都是佛教用语,第一次丰富了汉字的词性;第二次是受日本的影响,19世纪明治维新的时候有一种日制汉语,像政治、经济、外交、生物、物理、化学、自然、宗教……日本一开始在接受西方文明的时候它是用汉字理解新词的意思,造了新的汉词。

“就是还利息好了,他借用了几千年,总算还一些利息。汉字是地表上是现今地球上唯一还在使用的文字,其他的都是拼音了,汉字之所以会被这样子去借用,就是因为它是表意文字,它的字形字义千古不变,而且它是超时空、超地域、超方言的文字。”

黄集伟

黄集伟老师则从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些词语产生的源头、存在的特点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心理特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他认为十年来的网络词语产生了三种变化:

第一个是生存方式的变化,分成段子化生存、句子化生存、句式化生存和影像化生存;

第二个观点就是修辞方式的变化,压缩、反转和迭代……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网络语文是汉语最为活跃的时期;

第三,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它的族群性、表演性。“比如说朋友圈就是一种圈子化的社交语文,它从诞生起,无论是点赞还是手动点赞,无论是愤怒还是群喷,它的情感标准一定大于它的是非标准,而它的表演性在朋友圈里面。大家关注的是社交,不是是非,所以想看见人心险恶是比较难的,但是看见沸腾的鸡汤却是容易的。”

马伯庸

网络鬼才马伯庸,一上台就迎来台下观众的齐声欢呼。在微博上“呼风唤雨”的马亲王,对于自己所擅长的互联网语言,更是频频抖出好玩的包袱,引来数次全场哄堂大笑。

马伯庸反对网络语言会影响汉语纯洁性的论调,他认为无论是中文、英文,还是其他文字,它一定是一个活的语言。网络语言是不是需要进化,网络语言是不是影响汉语的纯洁,网络语言是不是会影响我们公众的表意的空间,都是杞人忧天。“我读过一个语言学家的大作,其中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可以跟大家分享,就是语言就是一个我们中文这种语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河床,里面有很多的洪流波涛、浪花、有树枝、泥沙,但是从来不会有一种担心,这个河床会碰崩溃是不可能的,而且它有自己净化的功能,有的词就活一天,有的词可以活10年,所有那些担心语言被污染,语言被幼稚化什么的,其实都是想多了”。

汉字有魂

在座谈环节中,方文山、马伯庸、黄集伟三人,从互联网语言、青春视角以及十年维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嘉宾们自曝最熟悉哪些网络流行语,进而深入探讨近十年来互联网出现的热词、热句以及它们出现的原因。古典风的方文山和马伯庸,用大量的历史小段子,来论证了中国历史上曾出现的流行语。而专研互联网热词的黄集伟老师,则从专业分析的角度,把座谈的风格带到大气的路子上。

搜狗输入法字媒体负责人表示,互联网语言是属于年轻人的网络用语,它反映的是当下时代年轻人的生活,不同年份的互联网语言,表现出不同年份年轻人的青春切片,本次座谈也是对时代洪流中的青年人的分析和解读。

上一条:北京晨报:网络语言要规范使用
下一条:对网络低俗语说“不”!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