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亲,使用粗鄙化网络语言不是个性哦

来源: 作者:海口日报  日期:2016-04-07  阅读:

    近年来,网络语言层出不穷。但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有些网络语言已经粗鄙化,不仅有害大众文化,对性格和心理尚未稳定的青少年也产生了影响,不少家长对此十分担忧。

    现状  粗鄙语言盛行

    “傻X、装逼、屌炸天……”这些粗鄙化的词语网上随处可见,其中掺杂着大量与健康阳光中学生身份不匹配的词语,如“你妹,蛋疼”等。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华侨中学高一学生陈怡月说,自己认识的同学里有90%的人会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为数不少的同学会使用粗鄙字眼,“也许他们觉得很炫酷吧。同学说那些难听的网络语言,一般是开玩笑的,很少人会较真,所以并无伤大雅。”

    家长  担心影响孩子

    “看到孩子在班级群中的聊天纪录,真是让我心惊胆战,里面的污言秽语大部分来源于网络语言。”市民张燕表示,她万万没想到平日里乖巧的女儿,聊天时会不顾斯文使用不堪入目的词语,“有些完全就是骂人的,但女儿好像并不在乎,实在让人无奈。”

    作为教育工作者,市民袁德华愤怒地说,粗鄙化的网络语言真该治理了,他的孩子不仅当着他的面说,甚至还在作文中使用,并认为这是个性化的彰显,“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实在是太有害。”

    专家  家校应该引导

    从事教育学研究多年的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李伟诗认为,网络语言粗鄙化源于社会生活的粗鄙化,因此不应该过多指责网络工作者的不作为。

    李伟诗表示,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如果这时候受粗鄙化网络语言形象太深,对其性格和心理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整体素质。他建议,学校和家长应该联合起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得体的为人处世方式,学校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抵制不良文化,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最大化地避免粗鄙文化对孩子的入侵。

上一条:莫让“弹幕”成网络低俗文化的阵地
下一条:“弹幕”粗鄙言词曝网络文化低俗之风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