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5网络语象报告》

来源: 作者:人民网  日期:2016-03-28  阅读:

人民网讯 3月25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2015网络语象报告》,报告承继《2014年网络语象报告》、《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剖析观察。

报告认为,网络语言作为网上交流使用的语句,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到日常语言应用。网络语言以多元的文字、图像为媒介,开辟了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的传播空间。

网络语言语义迭新

多数网络语言生命周期短暂,一般传播规律为,基于网络事件产生——短期内爆炸式扩散——引起小规模讨论——迅速消弭。2014年中国网络语象报告就指出,部分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符合“排浪式特征”。

同时,伴随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网民主体也在不断迭代,使网络语言呈现出“词竞人择”的特点。网民主体迭代,也使网络语言的意义不断被解构重构、赋予新内涵,形成新的表达价值。

以“呵呵”为例,这一常用的拟声词在网络语境中已经被主流网民反感,并被赋予了“太随意、不尊重人、没话找话”的意味,“我就呵呵了”“呵呵哒”等变形也有了“无奈”、“拒绝讨论”、“不认同”的意义。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符号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必然夹杂使用者的态度、信念和情感。除却已经被负面化的“呵呵”,“情怀”一词的网络走红伴随着罗永浩“锤子手机”的市场不利,也被逐步赋予了消极、讽刺的意义。

年轻女性偏好低俗网语

网络语言作为网民交流不可缺少的“通行证”,经常会自我更新以贴近生活现实,反映时事热度,但网络语言低俗化的现象也越发突出,生成大量网络詈言。

调查显示,2015年8月14日,中国记协、首都互联网协会发布《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号召新闻媒体和网站负起主体责任,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发布后,政府、媒体、学界、学校形成各项落地措施,在洁净语言应用获得明显成效,低俗网语已基本退出媒体应用。

另一方面,网络低俗用语在网民表达中仍是一种需要关注的常态,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检索“屌丝”一词,可以找到相关结果约有1亿个,百度“屌丝贴吧”月活跃用户44万人,累计发帖606万篇。

研究发现,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者群体也不同于传统研究判断,比如男女在语言应用上的差异,有学者提出,由于男性的攻击性和粗鲁程度较之女性更为强烈,所以其使用低俗语言的频率相对也较高。然而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应用“微指数”进行的数据抽样显示。在新浪微博上,19-24岁的年轻女性成为使用网络低俗语言的主流。由于微博用户群中76%拥有高等学历,结合网络低俗语言使用者19-24岁人群的特性,可以推断网络低俗语言使用者的主体人群为在校大专/本科学生群体。

上一条:董天策:理性认知网络群体性事件
下一条:杭州市网络文化协会召开第三届会员大会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