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我国成为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拥有互联网的国家以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以其开放性、快捷性、交互式、虚拟性等特点迅速兴起和繁荣起来。在“一网盖天下”的当今时代,网络文化携带着自身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场合、角落,以非常力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并逐渐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倒了大学的围墙,使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使大学文化走出“深闺”,通过传播受众的无限扩展,对社会文化的辐射作用不断扩大。
在此背景下,大学文化已经无法保持原有的封闭性和独立性。网络文化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颠覆了师生关系的等级性,原本自上而下的师生关系越来越趋于崩裂,传统的师道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文化消除了传统师生关系的教师中心性,师生之间已经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网络文化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打破了教师的文化垄断和霸权,教师在学生面前未必 “闻道在前”,失去了对知识的绝对控制力。由此可见,传统师生关系的改变已动摇了大学人际关系的基础,影响了大学原有的文化生态秩序。难道说这意味着教师已经不再需要对学生施加影响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依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导致传统的师生关系必然发生变化,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网络解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的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变化,重新定位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进而对师生关系进行有效的调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必须不断地通过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来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权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形成自觉认同。
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对于教师职责的期许已经转变为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文品质、以自身的思想力量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非拿出现成真理的人。针对社会信息环境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应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教师对于信息应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如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存储、管理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的能力;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特色与需求,掌握一定的信息资源开发能力。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面对网络文化扩张对大学师生关系带来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迎难而上,紧跟时代脚步,把握学生的新动向,在实践中锻造出适合师生双方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