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读懂高考禁用网络语言的深意

来源: 作者:本站  日期:2014-06-09  阅读:

“根据教育部新的考务要求”,考生要用现行规范汉语文字答卷,“切勿使用网络语言、繁体字、古文字等”。

  高考的同学请注意,写作文时不要用网络语言、繁体字和古文字,否则要扣分。因为日前报载,“根据教育部新的考务要求”,考生要用现行规范汉语文字答卷,“切勿使用网络语言、繁体字、古文字等”。

  钱克锦先生撰文说,如果说这个规定是为了“规范”汉语,恐怕难以服众。也许有人说网络语言太过随意、太过激进,造成理解歧义甚大,甚至有很多不文明语言。当然,这些情形是有的。也许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制定规定的人,不懂网络语言,不懂繁体字,不懂古文字,或者他们担心阅卷老师们“三不懂”。

  马上就要高考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现在来讨论禁用“网络语言、繁体字和古文字”究竟是在规范还是在扼杀语言的生命力,太不适时务。考生和家长都不会关心这个问题,他们更关心孩子能否考出好成绩。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少人认为吃饱吃好就是大事,“民以食为天。”可是,对画家梵高来说,不是这样,他经常吃不饱,靠亲兄弟资助才能吃上饭,在他看来没时间画画才是大事。他能画出“向日葵”并不奇怪。对很多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能够健康快乐地考出好成绩就是大事。高考中,每一分都是学生的“命根”,考生对相关的考务规定当然会认真遵守。如果他们得知“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可能会被当做错别字扣分,那么他们就不会再用这些网络语言写作文。事实上,高考考生须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出台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首次将“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改为“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

  信息时代更需要汉字规范。规范使用文字,不仅应该体现在高考作文中,还要体现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上一条:对网络“粗鄙词语”不必大惊小怪
下一条:传播网络文化正能量、弘扬国学《中原文化网》正式运行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