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诋毁英烈就是自毁“精神长城”

来源: 作者:本站  日期:2015-06-29  阅读:

一段时间以来,“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人民英烈遭到肆意调侃、抹黑、诋毁与质疑。英烈们已不能亲口讲述血与火的真相,也无法痛斥诋毁者的别有用心,但我们却不能听之任之。因为历史不容践踏、英雄不容诋毁,更因为英烈们的崇高精神不容蔑视、不容解构、不容亵渎。

    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约有2000万烈士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千千万万像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一样的革命先烈,不为功名利禄,不为出人头地,不为任何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出于一种对国家、社会和民众的责任担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历史的天空上,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呐喊,那“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的誓言,那“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庄严承诺,化作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历史的长河里,一些东西会速朽,很多人和事会湮没无闻,但这些英烈忠诚爱国的深情、以身许国的壮怀、舍身报国的抉择、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光耀古今,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然而,远离了战火硝烟,告别了风雨如晦的年代,今天的一些人会觉得英烈们的故事似乎很陌生、很不可思议,英烈们的精神很遥远、早已过时。所以在有人诋毁英雄时,他们也跟着质疑、戏说,甚至在深以为然中传播、炒作那些居心险恶、荒谬至极的言论。殊不知,并不是英雄事迹有问题,或者是英烈们的价值观让人匪夷所思,而恰恰是这些人自己的思想与追求出了问题。

    英烈们的精神是在转型期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流失的思想钙质。而牺牲奉献等崇高精神如果不倍加珍视珍惜,在今天就有被边缘化的危机,就有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中被稀释和淡化的可能。毋庸讳言,现代化和市场化带来了经济社会进步,但如果过度强调利益和个性,许多珍贵的价值就面临被遗忘甚至被颠覆的危险。现实也是如此,一些人谈个人利益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谈奉献反而成了羞于启齿的事,说索取说得那么冠冕堂皇,可说担当却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在有些人眼里,奉献是过时的陈词滥调,牺牲成了“傻”的代名词,高尚情操则一律给贴上“假”的标签。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英烈们的精神风范,每一个人的态度起码应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矮化英雄、解构崇高,个人将失去精神支柱、失去正确的人生坐标;此风不刹,无异于自毁“精神长城”,社会可能走向迷途,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难言进步。

    越是价值多元,就越要有主心骨,越要高擎思想和精神的火炬前行。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铭记,才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传承,才是对英烈最好的纪念。让我们把英烈的光荣与梦想铭记在心,筑牢我们的“精神长城”,以追慕先贤、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条: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底线是尊重规律
下一条:2015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重庆大学举行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