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是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举措。新时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践行于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把“话筒”交给群众,让发展“最强音”更有说服力。将 “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把“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切实增强党的理论成果的感染力、说服力,用“唠家常”来释放思想的光芒,诠释发展“最强音”的力量。经开区开展宣讲活动时,把“话筒”交给群众,以“观众”代替“官众”,从社区、企业和学校中选出“草根”宣讲员,把宣讲“讲台”搭在群众的身边、生产车间,使宣讲活动与基层群众的工作、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把“舞台”还给群众,让文化与民生的“融合”更有生命力。以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出发点,激活群众的“文化细胞”,变过去的“送文化”为现在的“种文化”,将文化的“种子”播种在群众的心里,把“舞台”还给群众,让文化与民生高度“融合”,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永葆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创造力,成为创新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经开区现有范家采茶戏团、瀛上腰鼓队、新宇社区合唱团等群众文化队伍30多支,因文化活动而汇聚的正能量在园区内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把“镜头”对准群众,让基层“最美现象”更有感召力。在反映群众的工作生活中,寻找基层群众中涌现的“最美现象”,推动群众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实践。近年来,经开区把“镜头”对准群众,大力挖掘如感动洪城教师李美旺、社区民警熊少波、孝老爱亲模范马丽娜等工作在生产一线、活跃在群众身边的优秀典型,让“最美现象”更具感召力、吸引力和渗透力,深植人民群众的心中,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把“最美现象”从“盆景”变为“风景”,从“风景”成为“风尚”,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强音。
把“账本”摊给群众,让网络舆情更有“生产力”。把政府需要、民意心声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行动推动网络成为社情民意的“传声筒”、民声民智的“邮递员”,将网络舆情、网络问政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执政“生产力”,内化成为良性的执政思维与行动。近年来,经开区利用网站、微博等网络传播渠道主动向群众晒“账本”,并建立了QQ群网络通讯员队伍,全面提升了舆情信息网络覆盖的深度与广度,为区领导了解社情民意架起了网络桥梁。
只有聚焦基层、吸纳地气,充分汲取群众“土壤”的滋养,不断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才能真正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