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网络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为民造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版特组织专稿对此展开探讨。《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一文,强调要用时代眼光和战略思维,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先进性和重要性,正确把握传播规律,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应对》一文,从快速适应积极回应主动出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方略;《电子商务的冲击与回应》一文,阐述在电子商务的冲击面前,传统产业如何通过互动受益的良性循环,持续焕发经济活力;《网络与农民工城市融合》一文,辩证分析了网络在农民工融入城市中的作用。互联网引发了深刻的传播革命,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用时代眼光和战略思维,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先进性和重要性,正确把握传播规律,不断提高引导能力。
网络媒体传播的主要特点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媒体传播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化。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主要提供信息内容服务不同,主要提供信息传播平台。Web2.0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出现,使人人有了传播平台,人人可以办媒体,网民不再只是信息接受者,而且可以自由发布和传播信息。由于网络媒体传播技术总是在不断快速发展,这就出现了互联网技术平台快速发展与互联网信息内容多元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的矛盾。比如,微博等即时性交互性很强的自媒体,一方面传播技术传播平台越来越先进;另一方面把内容创造交给网民,信息越来越多元,有些信息真假难辨,甚至谣言四起。高度发达的平台承载鱼龙混杂的信息,在带来传播便利的同时,越来越成为网上热点生成传播发酵升级的策源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网上与网下互动越来越紧密,网上舆论热点很快影响现实社会,这种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互动性,并由此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的动员力,是现阶段网络媒体最显著的特征。
网络舆论演变的过程特征
网络舆论热点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生成发酵到化解三个阶段,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影响深等新特征。
第一阶段:生成传播平台多速度快。网络舆论热点既有现实社会事件引起,也有直接在网上炒作。起初由网民或者媒体爆料,然后视事件本身关注度在网络推手“意见领袖”等力量的推动下快速被网媒转载网民关注,短时间内形成网络舆论热点。
第二阶段:发酵升级范围广规模大。热点形成后,相关信息将迅速聚焦,各种澄清性质疑性煽动性意见在网上交锋,舆情迅速升温,压力明显增大。如果传统媒体参与,将会形成更广更大舆论压力。
第三阶段:应对化解难度大影响深。化解网络热点,既需要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更需要现实事件的正确处置,现实事件处置结果尽快被网民接受具有决定意义,而一些事件处置本身很复杂,在信息透明舆论高压网上网下互动的态势下,事件处置和舆论应对的任何做法及其细节都会被公开和放大。如果应对得当,网民注意力就会逐渐转移,网络热点就会成功化解;如果应对稍有不当,就会加重网民质疑,加重舆论危机。
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要求
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树立公开透明有效回应的新理念,及时真实准确主动地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及时。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及时掌握倾向性苗头性舆情。事件发生后,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报态度,后报结果”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事件认定的实时信息,第一时间表明党委政府的立场态度,努力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
真实。“真”是“快”的前提,如果因为失真导致回应不当,将会加剧舆论风暴。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隐瞒事实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真相,用真实表达回应社会关切。
准确。舆论引导的公信力不仅取决于真实,更取决于准确。发布信息要反复核实,千万不要因极小的误报漏报加重网民的质疑甚至误解,影响党委政府公信力,引发“次生危机”。
主动。在相互影响整合转化的舆论博弈场,谁主动谁就引领舆论。要牢牢控制主导权,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方向和重点,既要针对网民的质疑,主动答疑解惑,澄清说明;又要主动设置议题,主动介绍情况,引导舆论朝有利于网民认识事件真相推动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化。要主动整合各种力量,建立舆论引导的“统一战线”,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公众人物理性网民骨干等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
网络热点处置的重点环节
前处置阶段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制定舆论引导应急预案。舆论引导早已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但不少地方应急预案重事件处置轻舆论引导,有的甚至没有舆论引导应急预案,需要尽快改进。二是抓好网络舆情的监测汇集。舆情苗头掌握越早处置越快工作越主动,应当把足够的力量放在舆情监测上,构建广泛覆盖的网络舆情监测汇集系统,及时掌握舆情发展态势。三是加强研判和预警。对监测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要深入梳理,认真研判,对舆情苗头宁可小事大作无事提醒也不可遗漏,迅速发出预警,摸清情况,谋划对策。
处置阶段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快速启动,及时应对。在正确分析研判舆情的基础上,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措施。在舆情刚刚露头的时候迅速处置,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占领化解危机的信息制高点和民意制高点。二是掌控信息源。信息源决定话语权,话语权决定引导权,能否掌控真实准确的信息源,关系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关系党委政府的公信度,一定要把掌控信息源作为关键环节,放在重要位置。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源,网民一般关注事件的处置进程和结果。因此,党委政府发布信息时一定要反复核实,确保真实无误。而网络热点一般是针对某个个人的炒作,要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非正常渠道传播错误信息误导网民。三是持续回应。初次回应只是拉开了应急处置的序幕,真正的应急攻坚在舆论演变的相持阶段。要持续滚动发布处置措施和工作进展,及时跟踪回应社会的种种关切和质疑,始终保持信息披露渠道畅通,不为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提供时空。四是反复沟通交流。在各种舆论争夺主导权的时候,单向发布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多沟通多交流。要加强与事件当事人重点关注人舆论推动人及媒体法律界有关人士的沟通交流,发挥他们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
后处置阶段抓好一个环节,案例分析和总结反思。舆论危机化解后,还要认真总结,全面评估,该改进工作的要坚决改进,该分清责任的要严明纪律,该吸取教训的要举一反三。
网络环境优化的着力点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既要治标应急,更要治本谋远。
培育网络传播精神。大力培育与互联网传播相适应的独立思考民主包容理性平和自律共享的网络传播文化和传播精神,引导广大网民坚持客观公正,强化社会责任,通过客观思辨独立思考,理性地对社会事件和网络事件,对各种信息正确辨识选取和传播。倡导主流价值,丰富网络文化产品,用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占据网上主导地位,建设共同精神家园。
优化网民结构。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庞大,但网民结构与现实社会对应结构相差很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网上“领导力量”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善网民结构提高网民整体素质成为紧迫课题。要倡导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积极上网,提高社会精英在网民群体中的比例,培养践行主流价值的“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民遵守法律规范,扼守道德底线,增强文化素养。
依法加强管理。要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网管力量,在中央领导下,形成省市州和县属地管理体制。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网站网络从业人员网民用网管理办法,开展文明上网用网活动,依法进行有害信息专项治理。高科技的传播平台,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平台,要不断提高网络管理中的科技水平。
(作者系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省网管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