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咬文嚼字》挑错方舟子等 批网络写手践踏中文

来源: 作者:本站  日期:2012-12-17  阅读:

中新网12月12日电 一向坚持挑错的《咬文嚼字》杂志社,日前公布了针对名人博客的结果。该杂志认为,郭敬明、韩寒等人博客低级差错多。而且,网络写手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写作态度极为粗疏,甚至到了随意糟蹋祖国语言文字的程度。

《咬文嚼字》杂志社日前公布了“围观名家博客”活动的结果。周国平名列榜首,其差错率为0.69/10000。紧随其后的是郎咸平,差错率为0.96/10000。方舟子名列第三名,差错率为1.35/10000。

据该杂志社介绍,此次发现的差错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

一、低级差错多。如郭敬明把“令你们自豪”误成“另你们自豪”;韩寒把把“见人不救”误成了“见人不久”;李承鹏把“日理万机”误成了“日理万基”;徐静蕾把“剖腹产”误成“抛腹产””;马未都把“脱缰之马”误成 “脱疆之马”。等等。

二、语法病句多。如郑渊洁说“孙大爷终于被北京警方恍然大悟”,让人不知所云;徐静蕾说“这就是所谓说的肉体和灵魂脱节”,“所谓”与“说”重复;李银河说“不能以一部分公民的生活方式为准订立法律来惩罚另一部分公民的生活方式”,“惩罚”与“生活方式”搭配不当。等等。

三、知识差错多。比如钱文忠把管仲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说成是孔子说的;李银河把政协委员的“提案”误成了“议案”;韩寒把水域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鄱阳湖说成“几万平方公里”;马未都把“麻子”与“雀斑”等同了起来;郭敬明把位于天安门东侧“太庙”说成在“天安门的后门”。

《咬文嚼字》认为,网络语文差错的泛滥,主要有三个原因在起作用。1.网络没有差错“过滤”功能,缺乏传统出版物所具有的编辑、校对环节。2.网络写作缺乏“准入门槛”,只要自己愿意,谁都可以在网络上“写文章”,许多人缺乏基本的语文运用能力,历史文化知识更是极度贫匮。3.网络写手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写作态度极为粗疏,甚至到了随意糟蹋祖国语言文字的程度。

上一条:第10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京开幕
下一条:2013年高考作文:网络语言需慎用 抢分不成反扣分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