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警惕网络舆论中老人的“污名化”

来源: 作者:本站  日期:2015-10-22  阅读:

朋友圈早前有句调侃的话,似乎深得不少人的共鸣:“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搜算网络上的相关关键词,马上就有不少新闻映入眼帘:《老汉要求让座未果骂脏话,直接坐女孩身上》、《高中生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诬陷索赔》、《高中生整齐默站抗议公园噪音 遭老年人指责》、《大妈小区内占地跳广场舞:贴条阻停车,有住户被逼搬家》。现在的老人真的这么为老不尊,让人避之唯恐不及了吗?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其实新闻媒体是把个体特征放大到整个老人群体中,以偏概全,把老人“污名化”了。这与老人在网络舆论中的缺席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最近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9岁年龄以下的网民比例高达80%。仅占据不到20%比例的老人,大都只会在网站上面浏览信息,而不会通过发帖、发微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一个群体,显然在网络中失去了自身的话语权,只能任凭网友不断地抹黑自己而束手无策。

    网络舆论中塑造的老人形象似乎都是负面的,以致现在大家都有了一个思维定势,不论老人与谁发生了冲突,网友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是老人做错了。老人就是欠缺文明,就是爱贪小便宜,就是不通情达理。其实,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老人,大都是慈眉善目、谦和有礼的人,即使有些市井小民的小缺点,总体来说也还是正面的存在。网络舆论中对他们的评价是不公平的,甚至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有了“扶老人被讹”的大肆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敢扶摔倒的老人,所以才有了河南老人摔倒在积水中不停挣扎,无人搀扶最终淹死的惨剧。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媒体能做的不仅仅只是报道年轻人敬老爱老的善行义举,更应该激浊扬清,改善网络舆论中一边倒的老人“污名化”现象,减少舆论对老人的伤害,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认同。相信,这才是给老人最好的重阳节礼物。

上一条:2015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即将举行
下一条:2015年十大“中国最佳网络舆情旅游城市”出炉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