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日期:2017-10-09  阅读:

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反腐舆情,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成为摆在各级党政机关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在积极应对网络反腐舆情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创新。

新媒体时代网络反腐舆情的主要特点

网络反腐舆情就是网民或单位借助互联网,对社会公共事务、公职人员个人行为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负面意见或言论,主要包括网民意见舆论和网络新闻舆论两大部分。就本市而言,涉及张家港(简称“涉张”,包含涉及本市警察,下同)的网络负面舆情主要有: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类、维权集访类、执法执勤类、案件事故类、民生环保类、政治人事类等。

通过对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发现的各类互联网负面信息的数量、内容、信息发布人员等指标统计,以及对异地和境外网站涉及张家港的网络负面舆情收集分析,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具有数量逐年上升、热点逐步发散、手段更加隐秘、发帖更趋异地、微博渐成热源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涉警反腐舆情的主要做法

网络反腐舆情的出现,一方面,暴露出了本地社会矛盾和各方面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通过网络被渲染放大,有的甚至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也损害了本市的形象。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积极探索,不断加强虚拟社会管控,建立“横向拓展,纵向深入”的舆情监控机制,规范监控工作;建立“人员精干,素质过硬”的舆情监控队伍,强化监控能力;建立“信息互通、快速流转”的舆情协作机制,提升监控效能;建立“快速响应、随时应变”的舆情引导队伍,及时应对舆情;树立“严格执法、文明规范”的网络执法形象,严打涉网犯罪;确立“主动宣传、公开透明”的舆情处置观念,加强互动交流。加大网络信息监控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发现在早、处置在快、影响在小”。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涉警反腐舆情的难点问题

从近年来网络反腐舆情处置实践来看,目前应对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及时发现难。“发现在早”是网络舆情监控的第一要求,事实证明,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发现的越早,处置起来就容易,效果就越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准确研判难。对报送的网络反腐舆情进行有效研判,对可能存在的炒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处置对策建议,这也是应对困难之一。

妥善处置难。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如何将影响缩至最小,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确实比较困难。互联网负面舆情涉及到当事单位、新闻宣传、文广、网络管理、公共安全等多个部门,有的甚至牵连到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目前未能统一扎口管理,缺乏处置机制,现有的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没有明确的负面舆情处置预案,有的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有名无实。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通常鼠标一点,通达全球,特别是微博的推送机制,信息上网会立即推送给所有关注的人。因此,提升处置速度极为重要,但现有的响应机制从信息发现上报、研判到决定处置,通常需要数个小时,压缩这个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在现有机制下还比较困难。

有效引导难。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通过封堵进行处置是不太容易的,也是不可取的,及时进行核查、积极开展网络评论和正面引导是正确的应对方法,但在引导工作上也有困难。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涉警反腐舆情的对策建议

新媒体时代,面对突发的网络反腐舆情,如何积极应对、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尽快平息网上舆情?应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核查、早化解的“五早”原则,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做好网络反腐舆情应对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正能量”。

要更新观念,主动出击,积极开展网上互动,通过网站、论坛、政务微博及其它互联网平台与网民进行坦诚沟通交流,树立政府部门网上新形象。同时,要改进作风,积极开展网下互动,让网民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改进政府形象。对于一些可以通过网下互动解决的,要积极进行网下解决,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带动网上舆情问题的解决。对于单纯地通过网络堵控、宣传引导无法化解的舆情,一方面要查实是否系本人亲自发布,是否是有人炒作,另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网上网下回应,网上廓清事实、去伪存真、还原真相,网下认真思考,积极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要注意及时负责任地进行核查,及时发布官方权威、客观、真实信息,以便平息谣言,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公安机关要依法管理、规范网络信息发布,及时清理整治不良信息、有害信息,特别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实信息。同时,要积极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对于利用互联网制造、传播虚假信息,诋毁政府形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惩处,切实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

上一条:共享文字情感加深文化认同 网络文学热风吹两岸
下一条:弥合语言网络鸿沟 促进社会代际交流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