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用好网络舆论这把“双刃剑”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17-09-19  阅读:

8月12日晚,作家陈岚在微博爆料南京南站一男子涉嫌当众猥亵女童,该事件一经曝光即引起广泛关注,且得到了警方的高度重视。14日上午,澎湃新闻从南京铁路警方获悉,猥亵女童的涉事男子已被南京铁路警方查获,后续调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8月14日澎湃新闻)

短短两天内,从曝光到锁定再到抓获嫌疑人,一方面我们要为南京铁警的效率点赞,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感叹当前网络舆论的力量之强。假如没有作家陈岚的微博曝光,没有网友不遗余力的十几万转发,没有网友一遍遍地艾特南京警方,或许此事件也不会第一时间引起警方重视,也很难及时地将嫌疑人锁定并抓获。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你我的想象。你动动手指发下的一条微博,可以第一时间内被远隔千万里的微博好友看到,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被无限地缩短。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微博向广大网友求助,小到生活小贴士,大到对不法行为的曝光,许多走失儿童都靠微博找回了家,而警方也时常通过微博发布一些通缉令等等。而在此事件中,因为太多的网友心系女童命运,他们的关心与担忧化成了一条条的微博转发、评论,也无形中给警方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与此同时,网友根据照片、乘车信息等积极踊跃地提供线索,也是警方顺利抓获嫌疑人的一大助力。可以说,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在这场营救女童的战争中,网络舆论打下了一场大胜仗。

然而在此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另一个名字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网友纷纷转发寻找嫌疑人的过程中,一名微博用户爆料嫌疑人为自己的同学——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李炳鑫,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李炳鑫”这个名字随即被网友锁定,多名微博大V转发跟进,大家不仅将无处发泄的怒火向“李炳鑫”本人喷射,甚至连其母校哈理工都未能幸免,遭到了辱骂。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李炳鑫”与照片中的嫌疑人长得有几分相似,只是因为一名网友不负责任的爆料!直到13日,李炳鑫本人通过公司微博账号“差评君”辟谣,我们才弄清事情原委,部分新闻账号也对此进行了辟谣。但是,对于李炳鑫的伤害却已然酿成,一个与此事毫无关系的普通人突然上了热搜,名字突然与“猥亵”等字眼挂钩,母校因此受到辱骂,公司甚至为此失去了一笔价值15万元的广告合作。“你们的狂欢结束了,我的倒霉还在继续……”可想而知,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网络暴力中,李炳鑫遭受了多大的伤害,而这又将给他日后的生活带来多少的不便。“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本该是一场正义的网络接力,却无形中造成了对一个普通人的伤害。

在网络高速发展且十分普及的今天,网络舆论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是我们表达诉求、维护权利的有利工具,有时候却也是酿成网络暴力伤人于无形的一把利器。也许正如李炳鑫所说,网络暴力有多可怕,只有身处风暴中心才能体会。在没有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也许你的每一次“为正义发声”,都是一次对无辜者的伤害。

因此,我们必须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不要让自己成为网络暴力的施加者。面对每一条爆料,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狂热转发,而是先冷静下来,理性分析一下事件的真伪。譬如当那个所谓同学爆料嫌疑人为“李炳鑫”时,我们既不应该置之不理,也不应当上去就是一顿狂喷,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等待或者直接询问其拿出更切实的证据,至少求证一下他口中的同学是否真的去过南京车站,若是网友多一分理性,李炳鑫遭受的暴力也便能少上一分。

其次,在网络舆论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微博大V、新闻自媒体们一定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良心。有多少微博大V未经查证便转发了嫌疑人疑似“李炳鑫”的爆料,而其中最先转发的大V用户“古风同志”在明知李炳鑫被冤枉的情况下仍是置之不理,不予辟谣,让我们忍不住质问其作为媒体人的良知何在?或许在他们眼里,李炳鑫并非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而更像是自己博取关注的工具。

此外,为了减少不负责任的造谣造成的网络暴力现象,对此类造成恶劣影响的“大V”必须严惩。此次走在造谣“第一线”、错误“人肉”的“古风同志”便受到了新浪微博禁言30天、禁被关注30天的处理。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我们发声,是为了正义,而不是给别人带来伤害。愿我们的网友在网络舆论的传播中能够更加理智,莫让我们的“热心”,摧毁一个无辜的的普通人。我们要做的,是理性的正义使者,而不是不负责任给他人带来伤害的“键盘侠”。

上一条:网络文化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条:警惕网络舆论滋生“舆论暴力”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