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介绍     工作动态     高层论语     政策法规     成果展示     学术争鸣     热门话题     资源下载     访客留言 
信息公告
热点排行
友情链接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成果展示>>正文

从舆情监测到数据智库:人民数据十年炼成记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董盟君  日期:2018-09-11  阅读: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与人民在线一体化运作,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这十年,人民网舆情数据业务不断升级改造,从舆情知识普及、分析报告撰写到三条产品线的舆情整体解决方案,再到基于数据的新媒体智库和智慧舆情,一直致力于以互联网为圆心,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为手段,系统分析,全面、立体,准确地反映舆论态势,在舆情研究、平台服务、智库咨询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人民在线也成为国内最早、产业链最长、业务最全的舆情服务机构和信息增值服务机构,成为大数据时代集数据科研和咨询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智库型公司。

一本杂志一份报告开启一项事业

2008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网民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而到了2008年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1%)。

这一年,中国社会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热点事件频发。从5·12汶川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从三聚氰胺奶粉到股市暴跌,网络新闻资讯的日更新量达到2万条,日均新闻流量超过20亿次。“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这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工作时指出的。

随着web2.0带来了“可写”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兴起。用户由被动接收互联网信息逐渐转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跟帖发言、论坛交流、博客发文不断升温网络舆情和民意,舆情汇集、分析与监测成为网络中的一项新兴业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里提出,“通过互联网,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快速广泛的沟通平台;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人民网舆情服务业务顺势而为,应时而生。早在2006年,人民网就创办了一本名为《政策信息》的杂志,2009年初更名为《网络舆情》。杂志封面上的一句话“帮领导干部读网”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订阅的重要动因。2007年7月,推出国内第一份舆情分析报告《山西洪洞县黑砖窑事件舆情监测报告》,建立舆情评估模型,分析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一本杂志,一份报告,让舆情监测服务雏形初现。

2008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正式组建,开始了专业化的舆情服务和数据业务。2009年,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体化运作。十年发展历经三个阶段:早期以舆情知识普及、提供专业分析报告为主,中期推出服务于多个行业数百家客户的一整套舆情解决方案,开拓出一片舆情产业。随着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及个人、企业、政府的决策由经验驱动转换到数据驱动的变化,人民在线舆情服务的专业性不断升级,智慧含量不断提升,进入到数据与智库相结合的智能舆情阶段,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也升格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目前,人民在线自有数据采集覆盖1200余份报纸和杂志、3万余家重点新闻及博客论坛站点、3万个微博大v账号及3万个重点微信公众账号。此外,还与腾讯、今日头条、微博、滴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综合运用其数据资源,展开大数据舆情研究。

三条产品线提供全域舆情服务

在过去的十年里,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始终扮演着标准制定者和行业领军者的角色:创建了第一个舆情专业频道,创办里第一份舆情专业刊物《网络舆情》,撰写了第一份年度互联网舆情案例分析报告,最早确立舆情案例分析报告体例,最早建立舆情应对能力评估体系,最早推出政务双微(微博、微信)排行榜,最早引入“舆情分析师”职业,推动舆情监测工作走向标准化和专业化。

不仅如此,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还率先总结提出多项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倡导积极开放的危机处置理念,如突发事件处置“黄金4小时”法则,强调新媒体时代舆情应对主体快速反应,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为业界和不少党政机构广泛引用。此外,“警惕大V,包容中V”“打造政务新媒体话语权”、舆论场“圈层化”、“舆情进城”等判断的提出,受到广泛关注。

回顾走过的十年,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抓住了“网络问政”和“十八大以来的互联网治理”两次机遇,从网络舆情服务于国家治理、服务于社会需求、服务于网络生态三方面出发,构建了基于数据的全领域产品线,包括:

舆情+: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舆情一体化解决方案为蓝本,整合舆情、资讯与咨询业务,深挖数据价值,面向企事业单位提供包括舆情监测、预警、研判、应对、修复、培训、咨询等舆情全业务链条的“舆情+”产品体系,引领行业服务标准的升级,推动决策制定由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换,是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业务起点和核心支点之一。

平台+:依托“人民云”开放战略,在多年数据积累基础上,搭建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建构“人民数据”大数据生态系统,打造包含众云、云策、人民慕课、在线通等在内的“平台+”产品体系。将定制化服务转变为平台化服务,增强与用户的联系,实现用户聚拢,提升整体效用。借助平台的放大效应,对政务信息化、数据安全管理、媒体融合监管、网络正能量传播、大数据确权交易等领域实现快速布局,践行“党管数据”理念,促进清朗网络空间的营造。

咨询+:依托人民日报、人民网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并整合人民在线内部资源,深挖人民在线的传播与研究潜力,构建了集公关传播、品牌顾问、新媒体营销推广、活动策划执行于一体的“品牌咨询”产品体系,以及政府重大项目舆论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与应急演练培训、企业声誉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后舆情”咨询产品体系,助力公司向高端智库方向转型。同时,积累案例与数据,为大数据评级、大数据风控等领域的布局奠定基础。

如今,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各类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对于人民网舆情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已经形成权威优质的品牌效应。不断推出的地方应对舆情能力推荐榜、人民日报政务指数、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全国网络舆论共识度指数报告、政务舆情回应指数评估报告、城市互联网美好生活消费指数、科创企业大数据榜单等,均形成巨大影响,成为业内专业评级的权威品牌。

围绕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社会心态、公共治理、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领域的重大课题,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组织撰写出版了一系列舆情实务教材、政企舆情研究、新媒体运营、突发事件案例库、国别研究等方面专著,承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形成了完备的研究体系。《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网络舆情分析教程(初级)》《十天学会写舆情报告》等书籍有力指导了各地舆情分析人才的培养,《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突发公共事件案例库》《指尖上的“政”能量——政务微博微信运营手册》《36计跳出舆论漩涡》《廉政舆情观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警示读本)》等著作,梳理了近年重大案例,具有可读性、启发性,被多家政府部门列为新闻发布、舆情处置参考教材,受到不少领导干部的欢迎。

今天,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正在从互联网信息增值服务、网络舆情等领域迈向“数据+咨询”的国家新型媒体智库和平台企业,面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型企业,提供内参资讯、舆情解决方案、慕课培训、新媒体咨询、大数据平台建设和融媒体技术应用在内的综合服务,在舆情科研、理念方法、服务实践上,有效地构建了社情民意上传下达的畅通渠道,推动着社会良政善治,成为党和政府与企业舆情处置和应急管理的参谋助手,成为助力社会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升的重要帮手。

今天,舆情数据业务已经成为人民网产业运营中的重要力量。随着人民网主营业务从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和移动增值向大数据、大融合、大资本方向转型,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正在打通各个部委、各个大型的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数据壁垒,创造性地为社会、大众提供国家治理大数据、舆情大数据、深层财经大数据,以及宏微观经济、社会和文化动态,将数据变成重要的执政资源和生产力要素。

数据赋能,推动智慧舆情时代到来

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

作为“社会皮肤”,舆情业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从互联网时代的“统计分析”走向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分析”,借助数据赋能推动智慧舆情时代的到来。

当前,舆情横向与纵向扩展引发的庞大数据处理工作远非人力所及。数据技术赋能,不仅能提升数据处理能力,让舆情服务初步具备计算、分析、判断等“智慧”特质;还能通过量变引发的质变,拓宽舆情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使舆情背后的群体利益诉求、政策得失和社会深层矛盾能更加精准地被探知。

同时,舆情市场需求逐渐由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扩大至基于数据的综合管理。数据技术赋能,可以构建以大数据价值挖掘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产品及服务贯穿事前、事中、事后,信息交叉对比排查潜在风险、分析各方诉求预测演变轨迹、结合舆论强度适时形象修复。

未来,随着区块链、AR (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臻完善与深入应用,舆情的“智慧”含量将不断提升。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交易平台:一方面,借助“用户开放”延长诚实链条,增加平台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打造去中心化的平台,数据买卖双方可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减少中间环节,以此解决网络舆论环境中的信任问题,让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极大保障。可以结合AR/VR技术,以“服务开放”为基础,构建新型舆情服务综合体验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开放”不断深入探索人工智能的舆情应用场景,涉及NLP(自然语言处理)数据预处理、人工神经网络评估舆论风险等多个领域。

数据赋能让舆情拥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未来对接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奠定基础。如果把智慧社会比作一个人,那么智慧舆情就是它的“感知层”。基于海量数据的收集、存储、计算、建模与融合,智慧舆情将是反映智慧社会客观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也将是许多智慧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无论数据交易、危机应对,还是生产实践、日常交往,甚至是社会演进,智慧舆情未来都将扮演重要角色,是智慧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智慧舆情的先行者与实践者,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正在不断自我更新,积极布局大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交易平台、大数据创业平台,构建“人民数据”大数据生态系统,用新技术、新数据引领行业开展智慧化转型的探索,助力舆情行业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

下一条:我国网络空间防御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关闭

       

Copyright©  2003-2018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电子邮箱:scwlwh@126.com

访问本站人次: